|
校園資訊
近日,副校長陳石俊接受《江西日報》“雙周論談”專訪。8月5日,《江西日报》学与思专版发表了《“十四五”江西发展的形势与战略》文章。全文如下:
編者按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基礎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期。規劃好未來五年的發展,對于我們邁向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意義重大。這一時期,江西將面臨什麽樣的國際國內環境?有哪些需要處理好的戰略性命題?該怎樣選擇發展戰略?本期雙周論談對話我省知名學者陳石俊,請他就這些問題發表見解。
主持人
本報記者阮啓祥謝翌春
特邀嘉賓
陳石俊
江西省政府文史館員、江西科技學院副校長、江西省政府研究室原主任
●清醒認識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
主持人:在開放發展的大背景下,外部發展環境至關重要。“十四五”時期,我們所處的外部環境是怎樣的?
陳石俊: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去考量,有四个方面的影响应有清醒认识:一是世界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斗争碰撞,给全球化发展带来新的摩擦,对未来江西开放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这对江西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带来深刻影响。三是受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影响,我国在宏观经济调控、对外贸易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及多元化的开放战略等方面已经并将进一步出台相应的策略,这对江西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将产生深刻影响。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走向,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出表现,为我们加深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无论世界形势怎么变化,对“大变局”中的三点认识应坚定不移:第一,我国仍将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第二,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第三,中国将更加积极地扩大國際合作。
主持人:從國內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麽樣的鮮明特征?
陳石俊:在国内形势方面,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擘画了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方向及目标,也对阶段性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明确要求。这是做好“十四五”各项工作的总遵循。
特征一,“十四五”的發展,將呈現鮮明的主題、主調、主線。
主題是高質量發展。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鮮明觀點,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轉型。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將是一個較爲長期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鮮明特點是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不斷提升經濟增長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主調是穩中求進。近幾年,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中央一直強調把穩中求進作爲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有效地掌控了發展態勢。前瞻“十四五”時期,穩中求進仍將是必須堅守的主調。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世界性的經濟增長下滑,更需要保持經濟的穩定。在此情形下,保持定力、穩中求進、進中向好,應當是大方向。
主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質量不高、供需適配不夠充分,是我國經濟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經過近幾年的調結構,供需不相適應的狀況有所改變,但深層矛盾並未根本解決。前瞻“十四五”時期,改進供給,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仍將是我們面臨的重要曆史性任務。把著力點更多地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顯著改善和提高我國的供給體系質量,這應該是貫穿整個“十四五”時期經濟工作的一條鮮明主線。
特征二,區域發展將呈現新的競爭與融合特征。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形成了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個具有相對共性的板塊。東部沿海省份,搶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機制靈活,開放程度高,先進制造業發達,創新能力強,收入水平高。京滬津蘇浙閩粵7省市的人均GDP均超過13000美元,進入高收入地區行列,在區域競爭中,處于明顯的優勢。中部地區經濟基礎厚實,重化工業比重大,産業體系完善,在區域競爭中發展後勁足,增長空間大。西部地區資源豐富,特色産業成長快,在區域競爭中正蓄勢待發,近幾年增速普遍快于東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制造業底蘊深厚,産業基礎好,資源亦豐富,但在近年的轉型發展中,實力有所削弱。
前瞻“十四五”時期的區域競爭格局,大的區域板塊特征不會有顯著變化,但板塊之間將呈現新的競爭與融合特征。一是東部與中西部之間創新資源與産業資本將加深對流。一方面,東部地區因其優勢將進一步吸引包括中西部在內的創新要素向其聚集;另一方面,東部地區先行發展所積累的資本優勢將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輸出,以獲取市場機會、資本回報,兩者都是必然趨勢。二是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區域戰略的實施,以及內陸地區開放程度的提升,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開放融合將進一步加深,優勢互補效應將進一步呈現。這對雙方都是機會。但也囿于沿海地區的體制及營商環境的優勢,其開放提升形成的新優勢,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內陸地區開放提升的空間、削弱其開放效應,形成新的沿海與內地開放差距。上述兩個方面,既給中西部開放發展帶來機遇,也形成挑戰。
特征三,市場動力格局將呈現新的特征。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GDP)平均增速9.5%,得益于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的共同發力。進入“十四五”時期,“三駕馬車”的動力格局將發生明顯變化。首先是投資結構將發生明顯變化。公路、鐵路、機場以及火電、水利等“老基建”投資高潮將要過去,最爲活躍的房地産投資更是明顯放緩。其次是出口的貢獻率及結構將發生明顯的變化。隨著國際貿易市場的變化,出口增速下降已是既成的事實,這種趨勢也將帶入“十四五”時期。再次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以及消費結構也將發生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40多年來,全國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由1978年的38.3%提升到2017年的58.8%,2018年提升到76.2%。隨著“大基建”高峰的過去,以及出口增速的放緩,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進一步提升。
總之,上述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個鮮明特征,既呈現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發展紅利,也帶來巨大的挑戰。江西如何把握住形勢特征,因勢而變,因勢利導,搶占發展先機,贏得發展主動權,這是對我們“十四五”時期的巨大考驗。
●必須直面的五個戰略性命題
主持人:具體到江西來說,“十四五”時期,有哪些戰略性命題是必須面對的?
陳石俊:起码有五个。
命題一:既爬坡過坎又實現“示範”“爭先”。
江西經濟發展正處于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這是省裏的一個判斷。“作示範、勇爭先”“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十四五”時期江西必須要解答好的重要命題。我們要爬的坡,是高質量增長下的做大經濟總量的坡;要過的坎,是創新驅動這道坎。只有在高質量發展下的經濟總量做大,以科技進步爲核心的創新動力增強,才能爬好坡、過好坎,爲“作示範、勇爭先”“打造樣板”提供堅實的支撐。同時,江西不能滿足于“跟跑”“並跑”,而是要有強烈的趕超意識。要把省裏提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戰略要求,切切實實地落實在行動上,真正作出“示範”,實現“爭先”,打造“樣板”。
命題二:發揮生態優勢促進産業綠色崛起。
生態優勢是江西近20年來主打的一張名片。綠色崛起,是我們基于省情認識和國家導向提出的一個重要戰略目標。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了“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的工作方針。在這個方針中,綠色崛起是重要的戰略指向。省委十四次黨代會以來,繼續堅持綠色崛起的理念。如何把綠色生態優勢進一步充分地顯現出來,把綠色生態優勢與綠色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將資源優勢轉化爲市場優勢、産業優勢、競爭優勢,這是江西“十四五”時期必須解答好的命題。
命題三:克服創新要素不足實現創新發展。
創新發展,是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當中,居其首位的要求。省裏高度重視創新發展理念,把“創新引領”作爲重要的工作方針、工作思路。多年來,爲推動創新發展,省裏始終在下大功夫,創新驅動的效果也是明顯的。但總的看,創新仍然是短板。如何實現創新發展,是“十四五”時期必須給出的答卷。
命題四:避免路徑依賴實現轉型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江西努力探索一條體現中央精神、符合當地實際、自身優勢得到較好發揮的發展路徑。路徑的好處是,形成了成熟的經驗,有經過實踐檢驗的模式,積累了循路徑繼續前進的內在推力。但路徑也存在強大的慣性,容易給地方發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決策“閉環”,形成路徑依賴,這是值得警惕與反思的。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我們將遭遇過去幾十年不曾有過的挑戰,如何把握好時代特征,因勢而變,擺脫路徑依賴,創新思路,推動轉型升級,是我們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必須給出的答卷。
命題五:既建設好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又切實提升江西形象“標識度”。
地方形象標識,是指一個地方獲得人們廣泛識知、贊賞,並具有很強的體驗吸引力的形象特征。就像人們提到浙江,就自然會想到杭州西湖的美麗,想到浙江人的勤勞和善于經營;提到深圳,自然會想到深圳的開放、創新風氣;提到貴州,就會想到“大數據”和苗家風情。地方形象標識,是一個地方的名片。標識度越高,名片越靓,人氣越旺,對地方發展的影響也越大。近些年來,江西在形象打造及宣傳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總體形象還不夠鮮明,外界對江西發展的關注度沒有我們期望的高,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在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過程中,如何提高江西形象的“標識度”,這是在謀劃“十四五”發展中,必須要給出的答案。
●對“十四五”發展指標的考量
主持人:五年規劃,指標是少不了的。“十四五”時期江西的階段性發展指標,您有什麽考量?
陳石俊:按照中央部署,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必须将全省发展放在这个大进程中去考量,使阶段性目标要求具体化,以下几个宏观性目标是应当明确的。
第一,經濟總量指標,這個目標要體現跨越式發展的要求。一是GDP增速。我認爲,“十四五”時期全省的GDP增速,應按照大致保持在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2.5個百分點來規劃較爲合適。二是經濟總量排名和人均GDP,都要力爭前移。
第二,經濟結構性指標,要體現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的要求。有幾個關鍵性指標:一是體現創新水平的R&D,應達到2.5%以上比較合適。二是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每年應有明顯的提升,其中高新技術産業的比重爭取超過45%,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比重爭取超過30%。三是工業部門勞動生産率,應爭取每年提高8%左右。四是三次産業結構。整個“十四五”時期發展下來,全省的三次産業結構,將由“二三一”,演變爲“三二一”。
第三,生態文明建設指標,要彰顯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未來五年,生態環境的約束性指標應更加嚴格,生態環境質量指標持續領先全國;更重要的是綠色産業體系、綠色生産方式、綠色生活方式要成爲江西重要的名片,綠色崛起形成新的標杆。
第四,社會事業發展指標,要充分體現現代化水平提升上的和諧共享。
●應重點實施好七個方面的戰略
主持人:發展的理念、思路、目標、任務,最終要體現在具體的戰略實施上。“十四五”時期,江西應重點實施好哪些戰略?
陳石俊:应重点实施好七个方面的战略。
一是实施以“作示范、勇争先”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全省跨越式发展。这是江西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体现,既要在常规道上行稳车,也要善于换道超车、换车超车,真正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重点聚焦三个战略支点:一是打造新时代现代制造业“产业赣军”,重塑江西制造新辉煌。力争在完善提升现代制造业体系上有重大突破,在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重大突破,在数字技术融合与数字经济产业化上有重大突破。二是持续实施好创新型省份建设,要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上有重大突破,在创新平台建设上争取重大突破,在创新生态建设上有新突破,在科研人才培養、引进和使用上有新突破。三是继续抓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
二是實施好以抓項目、促消費爲重點的擴內需戰略,推動發展行穩致遠。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抓好“老基建”,積極布局“新基建”。要在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方面抓緊謀劃相關項目,爭取在“十四五”時期有突破性進展。二是推進消費擴容提升。要把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在省內具體化、措施化、項目化,同時,發揮省內資源優勢,把綠色農産品、文旅市場和康養産業三個消費市場做大。
三是實施以內陸雙向開放爲核心的開放提升戰略,構築全面改革開放新格局。一是建設好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這應成爲“十四五”時期江西改革開放的大戲。二是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沒有良好的環境,就不可能有大開放的生動局面。
四是實施以新型城鎮化爲核心的城鄉融合發展戰略,開創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做好三件事。一是推進新時代的新型城鎮化。“十四五”期間,爭取城鎮化率提高7個百分點左右,在“十四五”期末達到64%左右。二是要提升和強化南昌大都市圈的競爭力,提升和強化中心城市帶動力,提升和強化滬昆、京九高鐵經濟帶“雙軸”驅動力。三是深入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沒有鄉村振興,就談不上興贛富民;沒有農業高質量發展,就談不上全省的高質量發展。
五是實施以打造“江西樣板”爲核心的生態提升戰略,深入推進綠色崛起。進一步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圍繞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生態質量,厚植生態優勢,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山論”的堅定踐行者,做綠色發展的領跑者。要以更大力度抓好長江岸線及水域的生態保護與治理,抓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試驗成果的鞏固、運用與再提升,進一步調整、完善、優化生態功能區管控。
六是實施以文化傳承創新爲核心內容的文化強省戰略,打造全新文旅大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和文化産業化,打造“全域旅遊新省”,提升江西特色魅力的“標識度”。要抓住江西最本質的特質,找准“地標”,整體策劃、立體推介,讓江西美好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形成一個清晰而又“心向往之”的獨特標識。
七是實施好以增進群衆福祉爲核心的共享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一是要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穩企業就是穩就業,幫發展就是幫就業。二要大力提升社會福利供給與保障水平。加快推進各類教育事業發展,大力提升“健康江西”的現代化發展水平,著力提升醫療服務保障能力;要認真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切實加強全民公共衛生知識教育,提升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與防控能力;進一步健全和提升全社會保障體系;適應老年社會到來的特點,大力發展康養事業,發揮江西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推動康養産業化。三是構建現代化社會治理新格局。
版权所有?江西科技学院 网站维护:江西科技学院图文信息中心